德國導演Fritz Lang在1926年拍攝的《Metropolis》(大都會), 是最早期的科幻片。這齣在默片時代的製作,完全沒有電腦特技,可以達到怎樣的水準?但在片中對「未來」的設想,絕對令人驚嘆!更為後世的科幻電影種下了基因。
往後不少經典電影,包括《第五元素》、《2020》、《鐵甲無敵瑪莉亞》等未來主義的電影,均充斥著《大都會》的未來元素,因它本身是一部經典,便能衍生其他的經典作品出來。
我們沒法想得通,一百年前的Fritz,是如何憑空想像未來的高科技生活,如視像通訊系統、空中汽車、管道式天橋及機械義肢等元素,並把這些通通在這部電影呈現了出來。至於女機械人的完美體態,更是後人的創作藍本,不斷在後世的作品中重現。
《大都會》這回事
先來和大家分享一下《大都會》的故事,劇情圍繞在一個名叫Metropolis的城市中發生,在這個城市裡,只分為上流社會和勞工階層兩種人,有錢人住在高聳入雲的大廈,憑藉對勞工的剝削,賺取利潤;勞苦大眾則住在幽暗的地下城,與冰冷的生產機器為伴,生活就只有越來越勞苦,社會的兩極化是必然現象。
而市長Fredersen 的兒子叫Freder,生活在一個天堂般的花園中,他的生活被美女及珍禽異獸( 即孔雀與鹿)所包圍。有一天,一個低下階層的女郎 Maria,帶著一班小孩子誤闖天堂花園,並巧合地和Freder 相遇,自此引起他對低下階層的好奇。
另一方面,他的父親 Fredersen亦發覺這個女郎具有煽動群眾的能力,所以便去找科學家Rotwang商量,希望對付Maria。原來,Rotwang 是Fredersen 的舊情敵,依然愛著對方的亡妻Hel(即Freder的母親),還早就仿照 Hel 的容貌做了一個機械人,更在製造的過程中,犧牲了自己的右手。
Rotwang 假裝答應Fredersen的要求,把機械人改造成 Maria 的模樣,用來進行不同破壞。機械Maria 先在一場上流宴會中,大跳具魔性的性感艷舞,引起暴亂;然後再回到地下城,煽動勞工破壞Metropolis 的儲水庫。結果,整個地下城被大水淹沒,最終當工人們在教堂聚集,要燒死被誤作是女巫的Maria 來洩憤,Freder現身成為傳說中的調解人( Mediator ),促成市長Fredersen 和工人們的和解,這代表大腦(管理層)和手(工人)之間,是需要一顆心來充當橋樑,維繫雙方的關係。
經典當時不經典
大家想不到,原來在當年的商業角度看,這部《大都會》絕對是失敗之作。首先在成本控制方面,Fritz可以說是瘋狂了,動用3萬多位演員,包括2 萬5 千位男演員、1萬1千位女演員、750 位兒童演員,並拍攝了2 百萬尺菲林,歷時18個月,再加上整座城市的模型,總共耗費足足是20部電影的成本來拍成一部戲。
然而最終其票房還不太理想,因當時的德國正值「大蕭條」時代,市民面對的問題是找不到工作,但電影描述的卻是工人工時過長而勞累至死,和當時實際社會的環境大大脫節,讓觀眾難以得到共鳴。
而且,Fritz的大膽畫面超越了市場的接受程度,被發行商、審查單位剪得面目全非,所以很多觀眾都無法欣賞到這部電影的全貌。
免費電子書
除此之外,我做了些許功課,分析這部經典對後世電影的影響,也知道一些關於導演 Fritz Lang 的傳奇經歷,並集合寫成一本小書《潮讀大都會》,以免費形式送給大家參考,希望大家喜歡。